坦克部队是最缺乏的,“65号作战计划”几乎耗尽了松花江集团军群的一切装甲力量,哈尔滨、长春的工厂只能生产最轻型的20式坦克,虽然沈阳、鞍山和四平正在开足马力生产27式和光永式坦克,但补给数量远远赶不上消耗数量。在6月的一个月内,松花江集团军群组建了5个新的装甲师、4个新的摩托化步兵师,指挥官都来自装甲兵指挥学院,但它们都缺乏起码的装备,有的装甲师甚至根本没有坦克。从内地运输坦克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山海关铁路已经受到苏军严重威胁,运输能力很难保证,日军的入侵又使渤海湾的海运岌岌可危,内地生产的坦克、火炮和装甲车辆无法及时送到哈尔滨前线。东北境内所有大型工业企业都已经转产军火,但工人经验还明显不足,可能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达到专业兵工厂的产量,这对于东北战场的局势而言已经太迟了。
松花江集团军群司令陈兴润大将认为,只有用步兵的数量优势弥补坦克和火炮的劣势,才能尽可能守住哈尔滨。因此,陈兴润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实行了毫不留情的征兵措施,不仅组建了许多民兵师,还把体格健壮、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年男子直接征调进正规步兵师,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8个新的步兵师。在“65号作战计划”中,中国陆军第79步兵师、第80步兵师、第132步兵师等都已经被歼灭,但在陈兴润的亲自干预之下,这些师的番号并没有取消,它们很快在长春、松原、哈尔滨和吉林重建起来,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令人吃惊的补足了全部兵力。原有的步兵师都保持着很高的兵员数目,只要从前线退下来,就能在四五天之内补充到满员。民兵师成为了正规步兵师的“兵员水库”,只要步兵师出现严重减员,民兵师就按照顺序补充进去,再从适龄男子中征召新兵补充民兵师。除了兵工厂的熟练技术工人和铁路、公路的协调人员,所有人都可能随时被征调入伍。4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被编入“人民防空部队”,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三到五个小时的防空培训,学习高射炮、高射机枪的操作和防空设施的维护。当然,在哈尔滨郊区修筑防御工事是最需要人力的,民兵在训练之余都被组织挖掘反坦克壕沟、搭设永久性火力点,身体健康的妇女也被组织起来拿起铁锹和铲子,挖掘散兵坑、步兵壕,建设铁丝网和土木火力点,为炮兵清理出防御阵地。5月底,哈尔滨还是一座完全没有防御工事的城市,6月底却已经拥有累计2200公里长的各种防御阵地、8200个土木火力点、1000个永久性火力点,形成了三道纵深防御体系。
当苏军于6月29日开始向哈尔滨外围进行试探性攻击时,才发现中**队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在牡丹江、大庆和依兰损失许多兵力之后,哈尔滨居然还聚集着二十五万以上的守军(不包括民兵),进攻方和防御方的步兵比例不是5比1,而是接近2比1,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步兵人数总有一天要超过苏军。苏联用来进攻哈尔滨的三个方面军在协调上出现了问题,库利克元帅希望接到更多火炮和坦克援助后再发动进攻,布琼尼元帅希望尽快发动进攻,而科涅夫大将和罗科索夫斯基上将又产生了矛盾。在这种一团糟的情况下,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不得不于6月29日深夜飞抵满洲里,召见了远东第1方面军、远东第2方面军和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参谋长,要求他们立即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协同作战方案,这个方案必须保证在十天之内夺取哈尔滨。令朱可夫吃惊的是,三位方面军参谋长都比较悲观,他们认为哈尔滨的防御已经非常稳固,补给也比较到位,正面进攻伤亡会非常大,至少需要十五天才能攻下。
朱可夫当即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正面进攻哈尔滨会造成严重伤亡,我们能不能放弃正面进攻的计划,改为绕过哈尔滨,直取哈尔滨后方的长春、松原、双城等地,截断其补给线,从而达到合围哈尔滨守军的目的?”三位方面军参谋长都给予了否定的答复,他们指出哈尔滨控制着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北部的一切交通线,而且防御兵力非常雄厚,不可能完全绕过去。即使真的想绕过哈尔滨,也必须首先强渡松花江,这本身就是一次正面攻坚作战,中**队一定会拼死抵抗,死守各个渡口。后贝加尔方面军参谋长指出,从大庆有两条公路和铁路通向吉林的北大门——松原,再从松原通向长春,看起来是一个奇袭的好选择,但实际上公路、铁路两侧都是广阔的沼泽,步兵行动的速度会很慢,而且主要的交通隘口都已经被中国第21集团军把守住了,所以不应该采取这条进攻路线。但是朱可夫还不死心,他连夜打电话给布琼尼、库利克和科涅夫三个方面军指挥员,询问他们能否绕过哈尔滨,在哈尔滨后方形成合围,得到的答复几乎是如出一辙的:“绝对不可能!”其中科涅夫反对的最为激烈,他强调苏军的绝大部分兵力(除了罗科索夫斯基的红旗第1集团军之外)都在松花江以北,而松花江最优良的渡口都在哈尔滨附近,所以强渡松花江几乎肯定意味着强攻哈尔滨。科涅夫同时指出,哈尔滨是东北第二大重工业基地,规模仅次于沈阳,战略地位远远超过长春,攻占哈尔滨将使长春守军士气遭受沉重打击,因此他希望最高统帅部能够把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都放到哈尔滨前线上来,不要到处分兵。
此时此刻,朱可夫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所有苏军将领(包括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内)都希望尽快攻下哈尔滨,另一方面哈尔滨却又不是那么好打的,从理智的角度讲,他更希望让坦克部队从哈尔滨的侧翼穿插过去,对长春、松原进行深远迂回,这样有望在一个月之内结束整个东北战局。后贝加尔方面军本来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沿着大庆以南的公路进攻长春,但现在它的机动兵力都被调去支援蒙古方面军,无法同时完成对哈尔滨和长春两个战略目标的进攻。在仔细观察地图之后,朱可夫意识到,他手头唯一一支可以立即向哈尔滨后方进行深远迂回的部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红旗第1集团军,它拥有6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军,这些部队随时可以通过牡丹江-绥芬河铁路线得到补给,因此都是齐装满员的,在牡丹江战役胜利之后,士气普遍非常高昂。但是这支部队基本上是孤立的,周围100公里半径内没有友军,而且一旦离开牡丹江,它的后勤补给就很成问题了。究竟应该如何使用这支机动部队呢?朱可夫再次陷入了沉思。
6月30日凌晨,正当朱可夫准备再次召集三个方面军参谋长开会时,一个莫名其妙的密码电报忽然打到了满洲里的会议室里,发信人居然是罗科索夫斯基!作战参谋小心翼翼地把这封电报放在黑色的保密信封里交给朱可夫,这在理论上是违规行为,因为罗科索夫斯基只是一个集团军司令员,在没有与自己的顶头上司——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商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给总参谋长朱可夫发电报。但是朱可夫丝毫没有因此而生气,只是淡淡的说:“我想现在到了罗科索夫斯基挺身而出的时候了。”接着就躲进卧室里,读起了那封长长的电报。
朱可夫的判断非常正确——罗科索夫斯基的确挺身而出了。他在电报中提出的作战方针几乎与朱可夫如出一辙,那就是绕过哈尔滨,穿插到哈尔滨后方,截断长春-哈尔滨铁路线并威胁长春、松原、吉林等重镇的安全,最终使哈尔滨这个防御要塞失去意义。罗科索夫斯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兵力配置——二十多个齐装满员的师部署在哈尔滨、尚志、呼兰这个狭小的三角形防御地带,在这个防御地带以南直到长春却只有九个师,而且大部分部署在左翼即大庆以南地区,右翼也就是红旗第1集团军正对的位置只有非常薄弱的几个民兵师,防御工事也很不完善。“显然,敌人认为红旗第1集团军将沿着尚志-哈尔滨铁路线进攻哈尔滨,他们绝对不会料到我军将向西南方向突击,那将越过松花江的两条支流和两座险峻的山脉,还有广阔的无人区,我军的补给会发生一些困难。但是不要忘记,自然的障碍永远没有人为的障碍那么可怕,如果能够绕开敌人重兵防御的地区,从防线的空隙中直取长春,那么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罗科索夫斯基在电报的末尾如是说。
于是哈尔滨-长春战役的基调就这样定下了。靳成亮上将曾多次警告陈兴润,一定要加强长春两个侧翼的守备,尤其不要放松右翼,但陈兴润总是置若罔闻。他太重视哈尔滨,认为苏军也和他一样重视哈尔滨。然而他不知道自己在面对苏军两大战略天才,以他本人的才华是无论如何抵挡不了这两位名将的。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