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哈尔滨争夺战(上)(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何时何地的战争,对于进攻方来说,最有效的攻击手段是:诱使敌人到处分兵、无法将主力部队凝成拳头,使敌人被迫把守一道漫长的、单薄的、缺乏地理屏障的防线,同时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给他们的士气造成一连串的沉重打击,最后通过合围的方式使他们无法逃脱进攻者的魔掌,被迫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而对于防御方来说,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将计就计:收缩自己的防御圈,以灵活的机动部队进行外线防御,有重点、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内线防御,引诱敌人远离自己的补给线,去占领那些遥远的、易守难攻的和缺乏战略意义的据点,同时保留强大的预备队,当敌人因为战线太长、补给吃紧而疲惫不堪而的时候,再狠狠打击他们的侧翼。事实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不仅是进攻最有效的武器,也是防御最有效的武器,因为防御和进攻一样需要机动能力,很难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会仍然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静态攻防战,双方会在一条停滞的战线附近拉锯几个月甚至几年。

从卫国战争爆发到现在,苏军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着显著优势,与坦克配套的战术空军、野战炮兵和反坦克炮兵虽然经验不足,对付薄弱的中国国防军却还绰绰有余。但是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苏联所有战略决策者都知道,苏军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掐断中国的经济命脉,夺取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粮食产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否则一旦等到中国的战争机器全面开动,苏军将不可避免的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抵抗。苏军总参谋部在《远东解决计划》中指出,“保持进攻速度,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是赢得远东战局的第一要素”。自从6月27日苏军夺取哈尔滨以北的最大城市——绥化市之后,除了东南方向的尚志市之外,哈尔滨周边的战略据点都已经丢失,对哈尔滨的争夺成为中苏两军在7月的核心任务。库利克元帅的远东第2方面军的前锋于6月28日抵达绥化-哈尔滨公路上的大用镇,离松花江只有不到100公里,江北的中**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哈尔滨市区撤退;科涅夫大将的远东第1方面军则分为两支,一支由科涅夫亲临指挥,攻占了松花江中游的通河、木兰等重镇,随时可以沿松花江向哈尔滨继续推进,另一支则由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指挥,以牡丹江为后勤基地,从东南方向威胁哈尔滨;布琼尼元帅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前锋已经抵达松花江西北不到50公里处,主力部队还在致力于肃清大庆油田中被包围的中**队,并帮助苏联工程技术人员恢复油井的生产。斯大林重视大庆油田胜过重视哈尔滨,因此他要求后贝加尔方面军一定要“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在确保大庆油田完全落入苏联之手后,再集结兵力进攻哈尔滨,远东第2方面军也必须抽调兵力合拢大庆以北的包围圈,防止溃散的中**队继续从事破坏活动。令斯大林失望的是,中国人对大庆油田的破坏非常彻底,仅仅是输油管线的破坏就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来重新铺设,扑灭所有着火的油井可能需要一年以上,重建炼油设施则需要花费不止三年。这意味着至少在战争初期,苏联不可能享受大庆油田生产的任何能源。

松花江和它周围的沼泽,是阻挡苏联攻势的最大障碍,夏天是松花江水量最充沛的时候,某些河段的宽度超过1公里,而且河流中遍布暗礁,难以使用木船横渡。罗科索夫斯基的红旗第1集团军因为是从牡丹江方向发动进攻,因此不必面对松花江天险,反而可以把哈尔滨守军挤压到松花江里去,但他的部队离哈尔滨有300公里之遥,苏军总参谋部并不指望他在哈尔滨战役中发挥主要作用。东北战场的各路苏军补给状况都比较良好,没有出现严重减员或严重缺乏技术装备的现象;根据科涅夫大将的估计,黑龙江境内的苏军步兵与中国步兵之比为5比1(算上中国临时动员的民兵部队,这个数字下降到4比1或3比1),野战火炮为8比1,坦克为4比1到5比1,作战飞机为9比1,其中轰炸机、强击机的比例更是达到惊人的20比1,这样大的兵力优势是绰绰有余的。但是苏军同时在华北地区还在进行另一项作战——夺取山海关、葫芦岛和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陆地联系的作战。

自从6月中旬苏联蒙古方面军攻占内蒙古全境后,蒙古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上将就一直催促斯大林允许他对北京、天津发动一次攻势,但斯大林坚持认为在拿下京津地区之前必须先保证东北战场的胜利,因此他只允许蒙古方面军对山海关、锦州一线发动进攻,切断东北地区的中**队的后路和补给线。这次作战计划需要动用12个坦克师和8个机械化军,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从后贝加尔方面军抽调的,后贝加尔方面军还不得不向蒙古方面军交出大量战斗机、强击机,以确保苏军在华北北部的制空权。原先准备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线送到东北的大量后勤物资,现在改为通过蒙古铁路线送到华北,这使得东北地区苏军的战斗力下降了。后贝加尔方面军本来是苏军战斗序列中最强的部队,但现在已经被抽调了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机动能力大大削弱,朱可夫原本许诺给他们送来的大口径攻城榴弹炮也被送到内蒙古去了,布琼尼元帅因此大为不满。6月24日,布琼尼回到莫斯科汇报情况时毫不留情地顶撞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他说:“我们必须明白,在一支部队需要攻克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时,最好不要抽调它的骨干力量。然而这种事情就发生在后贝加尔方面军身上,我们还有大概一周的时间就要进攻哈尔滨了,4个坦克师和3个机械化军却被调到内蒙古,总参谋部是否认为夺取山海关比夺取哈尔滨更重要?”华西列夫斯基的答复是:“总参谋部认为夺取山海关是更加顺利的夺取哈尔滨的基础,因此现在抽调你们的兵力也是在帮助你们更好的完成任务。”

进攻山海关、葫芦岛和锦州的计划本来定于6月22日开始,却因为客观原因不断被推迟。首先是苏联铁路系统出了严重问题,蒙古铁路线效率太低,蒙古方面军迟迟收不到应有的后勤物资,无法按时发动进攻;接着,华北地区又普降大雨,作战飞机无法起飞,摩托化部队也难以在泥泞的环境下行动,马利诺夫斯基急的焦头烂额;虽然大雨在6月26日结束,但小雨仍然不断,道路非常泥泞,一些被选定作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山路因为过于湿滑,甚至根本无法通行。6月27日,也就是库利克元帅攻克绥化的同一天,斯大林亲自飞抵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与马利诺夫斯基上将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商谈,马利诺夫斯基承认他在一星期内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于是,进攻山海关和锦州的计划被推迟到7月5日,蒙古方面军一边竭力协调后勤补给,一边坐在潮湿的草原上等待天晴,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布琼尼元帅眼睁睁看着他最精锐的坦克部队被调拨给蒙古方面军,又眼睁睁地看着蒙古方面军消极等待,不由得大发脾气,抱怨蒙古方面军把一切事情都弄砸了。马利诺夫斯基因此承受了非常巨大的压力,斯大林原本决定在夺取山海关的时候授予他大将军衔,现在这个日子只能无限期推迟。既然山海关那边迟迟没有动静,东北战场的三个方面军就只能先对哈尔滨动手了。

防守哈尔滨-长春一线的中**队总编制为四个集团军,包括比较精锐的第13、第17集团军,从后方调来的第22集团军,以及用各种增援部队临时编组的第21集团军,统一归属松花江集团军群(6月23日之前称为东北集团军群)节制。扼守哈尔滨周围地区的主要是第13集团军,第17集团军部署在哈尔滨东南,与罗科索夫斯基的红旗第1集团军正对;第21方面军在松花江东北,徒劳地阻挡着科涅夫的推进;第22集团军则把守着哈尔滨以西、西南的广阔沼泽,与刚刚攻占大庆油田的苏军对峙。黑龙江境内还拥有数量庞大的民兵部队,在牡丹江防御战中就有3个民兵师参战并几乎全部壮烈牺牲,现在东北集团军群下辖的民兵师高达15个,其中13个可以用于哈尔滨防御作战。民兵师大多装备了步枪、手榴弹、轻机枪和迫击炮等轻型武器,但他们的作战经验奇缺,素质比较优秀的士兵都被抽调到正规军中去了,因此很难单独完成作战任务。正规军的装备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枪支弹药都很齐全,却非常缺乏大口径野战炮及反坦克炮,面对苏军强大的炮火优势,往往要付出极大的牺牲。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