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宗人府、都察院等重要衙门,也上书申救,为恭王说情。

这样,朝廷内外,形成统一的呼声,请求格外施恩,从长计议。

慈禧太后虚心纳谏,以皇帝名义明发上谕,宣示中外,称廷臣所议,与朕意吻合。尤其提到:恭亲王谊属懿亲,职兼辅弼,在亲王中倚任最隆,恩眷极渥。特因其信任亲戚,不能破除情面,平日于内廷召对,多有不检之处。朝廷杜渐防微,若复隐忍包容,恐因小节之不慎,致误军国重事,所关实非浅鲜!

这次略施薄惩,使知敛抑,上谕最后说:

目前将恭亲王过失,严旨宣示,原翼其经此次惩儆之后,自必痛自敛抑,不至再蹈愆尤。此正小惩大诫,曲为保全之意。

如果稍有猜嫌,则惇亲王等折均可留中,又何必交廷臣会议?

兹览王公、大学士等所奏,佥以恭亲王咎虽自取,尚可录用。与朝廷之意正相吻合。见既明白宣示,恭亲王著加恩仍在内廷行走,并仍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

此后,惟当益矢慎勤,力图报称,用副训诲成全至意。

这道圣谕,十分明白地剥夺了恭亲王的议政王和首席军机之职,彻底将他排除在最高领导层之外,朝廷机密事务从此也与之无缘。

上谕正式明发,朝野大臣们算是彻底明白了,这朝廷决策者只有一个,就是慈禧太后。大臣们一个个胆颤心惊,心有余悸。

上谕明发之后,慈禧太后并没有立即召见恭亲王。

这场,让一向沉稳自负的恭王乱了方寸,终日诚惶诚恐。上谕由内阁明发,好几天了,皇太后为什么不单独召见?照常例应该及时召见,给予安慰。

恭王等了几天,度日如年,终于沉不住气了,请求皇太后召见。

慈安太后本想发布上谕之后,就立即召见,安慰安慰他。可是,慈禧太后阻止了,说:凉他几天。

恭王请求召见,慈安太后点头同意,慈禧太后还是笑着说:他不是很张狂吗?再凉他几天,就可以收服他!

恭亲王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在权衡得失。他知道,仅仅是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办不了外交的,而慈禧太后平定了东南叛乱之后,最忧虑、最头痛、也最不了解的就是外交。

军机处没有了恭王,明显运转失灵。

肃亲王、亲王、醇郡王都希望恭王复出,大学士周祖培、军机大臣文祥、曹毓瑛等,都是恭王的腹心之人,他们都在积极帮助恭王度过难关,寻找对策。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