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牢(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武德四年三月开始,李世民所率领的唐军,开始在虎牢关与窦建德所率领的夏军开始了长期的对峙。

面对坚守不出的李世民,窦建德虽然士兵众多并且士气旺盛,然而面对眼前虎牢关前极为险要的地势,却毫无办法,李世民极力的避免出击窦建德军,然而自己却经常的派出小股部队骚扰窦建德的营帐,几次下来,窦建德的军队又是愤怒又是焦虑,然而,却拿李世民的小股骑兵毫无办法,几次下来,夏军的士气便已经不可避免的低落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派往窦建德处求援的使者们全都坐立不安起来,由于洛阳此时已经被围困的严严实实,因此早已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他们的这些求援使者们,也再也无法得到有关洛阳城中的任何消息,甚至已经有说洛阳已经陷落,王世充等人已经尽数被杀的谣言传出,虽然谣言不可轻信,然而,这些王世充派来求援的使者们早已经全部坐立不安,此时见到窦建德按兵不动,全都焦急了起来,立刻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通过贿赂窦建德军中的高层将领,来迫使窦建德进军。

然而窦建德却是并不愿意与唐军硬碰硬,因为唐军占据了地势险要的虎牢光,一旦强行攻打必然损失惨重,那么即便攻打下来虎牢关,自己的实力也必然会有极大的损伤,窦建德清楚的知道,唐军此时东征的大军人数超过了二十万,仅仅是因为两线作战的缘故,才会给与自己可乘之机,一旦自己损失过大,从而失去了对唐军的兵力优势之后。那么窦建德并不敢保证对面的那个年轻却勇猛的小辈不会集中全力先来对付自己。

须知,由于厌恶王世充受到过隋朝的大恩却谋逆篡位的小人行径,窦建德一向视王世充为自己的敌人,若不是考虑到唇亡齿寒,唐军在消灭王世充的郑国之后一定会将自己的大夏作为下一个目标的话,窦建德也不会援救这样的一个小人。而窦建德相信,若是唐军改变了行动计划,而决定先以自己为目标的话,那么王世充反而绝对会袖手旁观,王世充这个小人从来都是这样的自私自利。因此,对待王世充的使者们的请求,窦建德反而比对待对面李世民的唐军的骚扰还要谨慎,唯恐一个不慎,就吃了大亏。就这样,在举棋不定中,窦建德的军队一直与李世民对峙到了武德四年的五月。

由于长期的对持,求战不成而又经常的受到唐军的骚扰,夏军的士气终于不可避免的低落下来,而随着洛阳围城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就连行事一向有些优柔寡断的窦建德,也觉得不能再这样的等下去了。然而,夏军却是被李世民牢牢的挡在了虎牢关下。而无法援救洛阳,想要强行进攻,那么之前所浪费的这两个月的时间又算得上什么?

这个时候,窦建德最为看重的谋士凌敬向他建议:放弃虎牢,调动军队北上渡过黄河,然后扑向山西。去占据李唐的老巢河东,李唐的兵马此时全部集中在洛阳城下,河东空虚,夏军必然可以如入无人之境,然后夏军又可以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壮大自己。而关中听到这个消息,又必然也会解除对洛阳的围困。

这是一举三得的上上策。窦建德听了也是十分的赞同这个意见,于是立刻的决定采纳这个意见。然而,当窦建德在召开众将打算采用这条意见的时候,他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将领的反对,这些将领中的很多人接受过王世充的使者的好处,再加上由于唐军的避战不出,因此生出了对唐军的轻视,认为唐军不过如此,因此才全部的反对。

窦建德一向对待部将仁慈,因此很得手下将士的拥护,然而在这一次的军事会议上,一向仁慈的恶果终于体现了出来,那就是当所有的部将们都反对的时候,窦建德,居然不敢力排众议,坚定的贯彻着自己的决定,于是,窦建德便在众将的一片反对声中改变了主意,不但没有继续执行敬凌北上山西,进攻河东的计划,反而在众将的鼓动之下,下令全军拔寨前移,对虎牢关上的唐军施加压力。窦建德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了他的这一决定,后来造成了他大军一败涂地,自己也被生擒、然后被杀的结局。

其实早在最初,李世民决定赶赴虎牢阻击窦建德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了两手准备,一边当然是成功的挡住窦建德,使之不能援救近在迟尺的王世充,然后快速的攻下洛阳,令窦建德军无功而返,然而,身为唐军的三军主帅,李世民当然也会做最坏的打算,比如,若是由于王世充的坚决抵抗,洛阳一时难以被攻下的话,那么自己与窦建德相持日久,窦建德的军队,会不会发生变化,对于自己在战场上的本事,李世民很是自信,相信窦建德即便全军齐出也无法攻破虎牢这座险关,然而,若是那时窦建德并未攻关,反而调兵离开呢?

毫无疑问,李世民最想要看到的,便是窦建德直接的率军返回河北,到了那时,虽然他还会有一场远征才能成功的消灭窦建德,一统天下,然而,可以解除此时的危机,对于李世民来说,当然才是最大的胜利,问题是那时的窦建德,真的会就这样的掉头就走,而没有另外的想法么?

李世民清楚的知道,此时大唐的军队大半都在自己的手中,此时齐聚洛阳城下,而另一半则被李氏自家子弟李孝恭带领着,正在向南扫平割据势力,这样的话,大唐的境内其实极为空虚,若是窦建德放弃了虎牢关与唐军的对峙而改为攻击大唐境内的薄弱环节的话,无论是哪里,都会势必逼迫唐军回军,那么唐军这大半年来的浴血奋战,便都白流了。若是真的那样的话,无论李世民有多么的不甘心,都必须的调兵返回,否则的话,大唐自己的内部被敌人占据,那么即便是攻下了东都洛阳,也是得不偿失。

由于夏军的将士普遍的具有对唐军的轻视心理,因此对于唐军的刺探情报活动常常的没有防备,唐军的细作往往毫不困难的就能够得到夏军军中的情报,因此,当夏军刚刚有所动作的时候,窦建德在军中会议中所提出的计划,以及大部分将士反对的这一情报,很快的便有潜伏进夏军中的唐军细作所得知,并且传递到了唐军的主帅李世民的手中。

而当李世民得到了这一消息的时候,他终于的在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一直所担心的事情,此时,终于不会再发生了,并且,由于此次窦建德仓促移动营寨,结果造成了一些混乱,李世民认为,只要能够恰到好处的利用这些混乱,那么击败窦建德的大军,便是轻而易举。

李世民的幕僚与手下将士们也完全的赞同自己统帅的定论,因为若是窦建德真的放弃了虎牢关而选择北上,那么无论如何,唐军都必定要选择会使,从而输掉了这一场战争,然而,既然窦建德自己放弃了那一条上上之策而选择了来虎牢关与唐军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这一送死行为,可就真怨不得别人了。此时所有的唐军将士都已经毫不怀疑,他们的主帅很快便能够一战获胜,彻底击败此时虽然看似强大,但却矛盾重重的窦建德夏军。

武德四年五月,李世民突然从虎牢关出兵,攻打由于刚刚移寨而立足不稳的夏军,夏军被动防守,被李世民趁机切断后路粮道,由此导致军心动摇,窦建德一意孤行与唐军决战,被李世民趁势运用骑兵攻入营寨,随后,便在营寨之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混乱。

先前,在窦建德击败孟海公之后,将孟海公的三万军队裹挟入军中,以壮大夏军的声势,然而此刻,这三万原属于孟海公的部队,却由于归顺时间太短的缘故,因而与窦军互不统属,从而成为了混乱蔓延的根源,就见这三万人在唐军骑兵的驱赶下到处乱跑,反而成为了唐军的先驱,将依旧还在作战的原本窦建德所部完全的冲散,于是,整个夏军终于完全的崩溃,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已经完全的失去了组织,不得不亡命逃跑,而再也无法聚成一团抵抗唐军。

此役,夏军阵亡两万余人,多为混乱时自相践踏而死,成为唐军的俘虏的人数则超过了五万有余,而由于生擒住了夏王窦建德的缘故,李世民考虑到北方即将被全部的平定,那么毫无疑问这五万人很快便会成为大唐治下的子民,于是,便将这五万人全部的释放,然后,他便押上以窦建德为首的一干被俘获的夏军首领,带着军队浩浩荡荡的离开虎牢,赶往洛阳招降王世充。

王世充是一定会投降的,这一点李世民完全可以确定,毕竟,王世充原本就是困守洛阳,唯一的指望就只有窦建德的救援,然而现在,连他的救兵都成为了唐军的俘虏,除了投降,王世充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一战而擒两王!虽然李世民历经战阵,也击败过如薛仁杲、宋金刚这样强大的对手,然而这样的一份巨大的荣耀,还是让这个年轻的无敌统帅,心中得意万分,毕竟,此时的李世民也仅有二十四岁,却立下了这样倾天的绝世大功,李世民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ps: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u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