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马洪线(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麦克马洪线(英:McMahonLine)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交界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

历史

第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的中心城市达旺。

麦克马洪又利诱**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1913年10月13日,**、英国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的立场是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地位,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则坚持**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拥有**的外交和国防权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权利,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和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并据此达成了一个三方协议,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最终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拒绝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条约和协议,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单方面将部分**领土划归印度。结果这次会议并没有任何成效,而中国亦一直没有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直至1940年代印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边境问题一直都是悬而未决。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54年,印度在该地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中国在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即“旭日之国”。

中国政府不承认该邦的合法性,该问题尚在搁置中。现时印度军方在本邦与邻国的边境都布置了很严密的军事防守。一方面,由于本区的问题已引起来自中国的关注,使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再度越境取回本邦;另一方面,本邦北面与缅甸及那加兰邦的边境有那加基督徒军事集团活跃,所以外人进入本区,都要取得特别的许可证,才可以进入。

有关藏南的另一种说法是,藏南仍在中国政府的控制中,各种说法不一,均有待证实。

现状

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华民国政府都坚持要恢复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原来边界。结果这条边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战争。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

其他看法

有观点认为,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属于麦克马洪线向东的延伸,其论据是这段边界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传统的中国领土包括今缅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区。

前景

2003年以后中印边界谈判透露出来的迹象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可能承认麦克马洪线为正式边界,但希望收回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的达旺地区(Tawang)。

外部链接

西行漫记--**

谁承认屈辱的麦克马洪线

前驻印度大使:麦克马洪线无效中印已多次会谈

反对放弃藏南、反对承认“麦克马洪线”倡议书

麦克马洪线

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麦克马洪又利诱**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线的态度。

由此可见,麦克马洪线从来未经过双方实地勘测,也没有经过中国历届政府承认,是一条屁价值也没有的“屁线”,完全无法律意义和任何价值。

1949年后,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新中国政府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

当时**的政策是:内部打招呼不承认麦线,但这个态度不公开,尤其不对印度公开,也不向印度提出这一问题。

新成立的印度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比中国人表现的成熟和狡猾,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依重,完成了当年英国人也未能实现的领土扩张。

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1950年初,印度军队则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对于印度人所干的这一切,中国政府按照既定方针始终保持沉默。印度虽然感到心虚,但是也不挑明这一问题,在50年代初两国政府进行的历次交涉磋商中,印度也不提出这一巨大的领土问题,双方似乎有默契,好像麦克马洪线并不存在。甚至在1954年两国签署关于**问题的政府协议时也未谈及此问题。中国总理两次访印,印度总理一次访华,除了周恩来含含糊糊地提过一次两国的国界尚未划定以外,中国方面没有任何人对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过异议,抗议和交涉。这也构成国际交往史上一大奇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次对外界表明自己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是在周恩来1956年访问缅甸时与缅总理吴巴瑞的会谈中。由于中缅之间也有部分边界线与麦线相关,周恩来因此系统地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一、要对中国人民解释清楚;二、要说服****喇嘛等人接受“麦克马洪线”;三、国民党会骂我们卖国。周恩来说,你们需要时间,我们做这些工作也需要时间。我们为了求得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边界问题,委曲求全地提出了目前的方案,我们要尽力克服困难实现这一方案。至于解决整个问题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等待。

印度和缅甸有很好的关系,因此尼赫鲁肯定会从缅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对麦线的态度。再加上中国在与印度的交往中从来没有提出过对印军占领麦线的异议,因此尼赫鲁感觉到抓住了中国的把柄,在后来中国提出谈判东段麦线以南的领土问题时,他坚决地给予拒绝。他说(大意)“当你有机会提出异议和要求而未提出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要求”。周恩来对此辩解说(大意)“我们虽然没有提出口头和书面的异议,但是我们出版的地图始终把这一地区画在中国一侧”。

比较而言,尼赫鲁的说法更为符合外交惯例。一个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声明,抗议,外交照会,会谈等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地图只能是补充和非正式的方式,其作用和效力非常有限。当印军占领门隅-洛隅-下察隅近10年后,中国政府才正式提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这使中国在领土交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可以说中国是实实在在地吃了一个哑巴亏。

占了便宜的印度,野心得到鼓励,越轻视中国,印度政府又继续对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甚至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城里的**感到被欺负的太狠,终于忍无可忍,打了一仗。在大军获胜的有利形势下,毛自我感觉已经充分教训了印度,因此又单方面把军队撤到麦线北面去了。这一撤意味着中国人将永远失去达旺,失去洛隅和下察隅的大片土地,意味着麦线从此将要挥效力啦。

由此可见,50年代政治外交上的失策,60年代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印度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占领在某种程度得到强化。中国在两次重要关口出现错误,可以说已经没有机会再夺回失地,甚至再进行交涉的理由都不再充足啦。

进入90年代后,麦线已经成为双方的实际控制线,1992年双方军队交换了实际控制地区地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双方次对麦线的勘定和确认。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眼里,麦克马洪线早已经是一条国际边界线。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的革命力量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

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

在1914年的3月24日,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它大大向**纵深推进,把原本在**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

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一时的失策,竟做成了连麦克马洪也无法做到的事!

在当时的苏、中、美大三角大战略中,中印之矛盾是虽是次要矛盾,不值得与之扩大战端,但在当时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军威显赫,各族同仇(大量物资,如炮弹等是在牦牛也无法爬行的情况下,由我藏胞一一山那边背过来的),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印度东北一带风声鹤唳,已无可战之兵!是完全可以守住的。守住了,在谈判桌上就占主动: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实力控制。而现在,既不战又不守,又不能把印度拉上谈判桌,此事依旧没有得到圆满解决。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