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静听禅师话诗文(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华寺就在村前河对面的山脚下,寺院不大,大约有三个四合院那么大!青砖青瓦因为长时期风吹雨淋,变得有些发灰发旧,瓦沟瓦缝里长出了稗草,因无力修整,枯败与新绿杂陈看去显得有些破败。朱红的庙门已见剥落,看去呈半红半粉色,漆面有点斑斑驳驳。

大先生领着小盛烈进了庙门,直上大殿敬完香,行完礼后,父子二人经寺里一小僧引见,在一间净室见到了那位正在盘腿打坐的法号叫云鹤的长老。

初次见面,僧俗二人免不了寒喧两句,然后分宾主落坐。

大先生遂即将藏在身后的小盛烈,带到云鹤长老面前。

“盛烈!快过来拜见师父长老!”

小盛烈怯怯的向云鹤长老深施一礼,然后趴在地上就要给云鹤长老磕头,被云鹤长老一把搀住。

“行了,行了,小施主!”云鹤长老展开他那双慈眉善目,认真看了一眼小盛烈,见小盛烈虎头虎脑,精神气十足,眉眼间灵气毕现,不由得吃了一惊,随口说了一句:

“啊呀!此子灵气逼人!想是天上文曲星下界不成?……”

大先生听云鹤长老夸赞儿子心里自然十分舒坦,美滋滋的,但是明面还需客气一番。

“长老言过了,犬子哪会是文曲星下界!你看他那样,缩一头夹一尾,见生人就有点……长老末笑!”

说完亲切而又爱怜的拍了拍儿子的头,对儿子说道:

“行了,去玩吧,你不是老想看那些佛像吗?就在庙里各殿奉着,去看看吧!不要走远!我和长老说几句话咱们就走!”

小孩子不喜欢在大人面前静静的傻呆呆的坐着,一来受拘束,二来觉得没意思,七岁的小孩子顽皮好动!正是狗都嫌的年龄,小盛烈也一样,一听父亲这句话,乐不得的,便一蹦一跳离开净室,跑到院中天井去了。

中华寺每间佛堂里的陈设,对村里的大人来说不是很陌生,但是对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小盛烈来说,处处感到陌生神奇,来之前长他四岁的大哥盛祚就吓唬他说,庙里十分“森”的慌,一进庙门两侧的四大金刚高高的,如何如何吓人,一个个拧着眉瞪着眼!……那眼睛比灯泡还大!还有青面獠牙的小鬼,张牙舞爪……胆小的都能把你吓死!

然而小盛烈并没被大哥的话吓住。他出得净室,一个人好奇的从一进庙门处开始,每一间都是东一头西一眼看上那么几眼,有的干脆进入室内仔细端详,他不喜欢安祥的,他喜欢造型夸张表情生动的塑像,像大哥说的四大金刚,像笑口常开,笑没了眼的大肚弥勒佛!……在这些塑像面前未免驻足多看几眼,有的一步三回头,还有点流连不舍的样子!

净室里,大先生和云鹤长老已经开始海阔天空推心置腹的聊起来。

一开始,云鹤长老自然不会忘记自己身份,职责及做为行脚僧,云游来此的目的。

所以一番客套话后,便与大先生攀谈起来,他先谈些佛经,什么出家人要慈悲为怀,戒杀生,求正果,佛能普度众生之类……以此弘扬佛法。

然而大先生是俗家,对佛经兴趣不是很大,但又不能扫了大和尚的兴致,客随主便,只是陪着频频点首,“那是,那是……”并不接话。

见多识广的云鹤长老,什么不明白!他看出这位施主兴趣不在于此,一个人寡言淡味的这样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所以没说多少,便把话题很快转到历史和当今趣文趣事上来。

“敢问施主祖籍是……”

“噢,听老辈人说,祖籍山东青州府!大概是道光年间举家迁徙来此。”

“噢,山东青州……那可是历史上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生活的地方!”

“是吗?……师父不说,弟子还真不知道……也许出来的早,所以对祖籍的人文景观……不是太知晓……”

“施主说的有其一定原因,但是不仅仅在此。”云鹤长老说到这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女人啊,都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封建社会歧视女人,压制女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子,不是他们称道的贞节烈妇,故而不被封建王朝所推崇,历代封建文人也受封建礼教束缚,谈虎色变很少提及她!别说历代文人,连当今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他也有点……”

“长老说的是王国维王老先生?……知道,知道!咱们是一家子……他可是声名显赫,那可是当今叫的响的大学问家!老饱学!……咳!只可惜投了昆明湖了!……在下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投昆明湖自寻短见呢?这么大的学问家太可惜了!……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对他的死有多种猜测……依老僧所见……归根结蒂他还是看破红尘,产生厌世情绪……

他对亡国之君——宣统皇帝由逊帝成为废帝一直耿耿于怀……你可知道他们之间有解不开的私人情节,他们是君臣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关系,他学问渊博,被蒙古族一大学士举荐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食君禄当思报君恩……可是他一介书生无力回天。另外家遭不幸,爱子不幸夭亡……咳!在逊帝成为废帝的悲愤情况下,在家破子亡的悲哀情怀下,他难以排解胸中的郁闷……导致严重失眠,得了抑郁症,他痛苦不堪,才选择了解脱……我记得他写过一首词叫《采桑子》其中开头两句是: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诗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城池鼓动,油灯残照,蜡烛已燃成灰烬,远处传来孤鸿悲切,人却辗转难眠。人的一生,清醒着或是糊涂着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风中的飘絮,沉沉浮浮,进进退退,闻达或是无名,得志抑或失落,又有什么区别呢?到头来还不是如柳絮浮萍一般消逝在历史的飘渺烟河之中吗?这首词写出了他的人生感悟,有诗人的灵性但也道出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悲观情绪,以至……咳!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大学问家却陷入了封建和反封建思想两股激流的碰撞漩涡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远离人世,去投湖做他的柳絮浮萍去了……”

云鹤长老说到这有些语塞,大先生也是深受传染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云鹤长老才又叹息说道:

“可惜这位大学问家了!……说起来王老先生其貌不扬,但学问渊博!这个人性情很古怪!有点与众不同,别人从外国留学回来,都是西服革履,登堂入室侃侃而谈,言必称希腊……他老先生还是穿着满清时旧服装,长袍马褂,脑后还拖着一根灰白的辫子,但是就是这样看去有点守旧像是老夫子一样之人,上了大学讲坛,讲起课来丝毫不让那些翩翩有学者风度的人,他功底深厚,广证博引,用他的真知灼见,折服众多学子!讲起课来,娓娓道来,那可是字字珠玑,出口成章,脍炙人口,语惊四座!学生们听之,无不交口称赞,慨叹不断!因此对他十分崇拜!……学生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文学艺术方面上的享受!……

“是,是,我也有所耳闻!不怕您见笑,我也曾想坐火车去北京……哪怕听他一堂课也好,感受感受学者的风度……只可惜现在人不在了,心里的愿望也实现不了啦!”

“施主,听说过他的三个境界之说吗?那可是在文人中广为流传,津津乐道啊!”

“凡夫俗子愚昧无知,所居山村十分闭塞……愿闻其详?”

“他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实在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另外……不知施主读过他的著作《人间词话》没有,在这部著作里,通篇都是对古典词章的涵咏体察,每一则都以寥寥数语评判出历代名词的妙处,其议论的精当深切,一直受到后人的推许。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只字不提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未免带有偏见,有轻视女人,对女人有不屑一顾之嫌……但是李清照的才华任何人都是埋没不了的!她的那些美妙的诗篇能广为留传下来,就是最好的证明!对这一点我想王国维先生也是心知肚明……他没有赞扬但也没有批评只是回避罢了……老僧不才读过几首李清照的诗词,依老僧看,李清照可是了不起的女才人,她称得起是婉约派佼佼者,尤其是她的闺怨诗词写绝了,至今无人能比!我也对她做了一些研究,她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才华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她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格非何许人也?那可是研究诗词格律的大家!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在李清照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时,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写的如梦令实在是脍炙人口,老僧至今还能背得几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听听词的意境有多美!写的有多绝妙!又如她的声声慢那真是叠词妙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她的诗词不管什么时候,读起来,就有一种说不清的凄美的感觉!在老僧看来凄美,要比那些华丽的美更让人欣赏……”...

“是,在下对此也是感同身受!但听起来有些太伤感了吧?这是不是后来和她的家境发生变故有关,听说他的丈夫好像是先她而去……”

净室里两个人谈兴正浓,谁也没注意到小盛烈已经悄悄走了进来,不声不响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他两手托着腮帮子,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全神贯注在听两个大人的谈话。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