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眼中的三国将官(1)(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云的看法也许和大家的看法并不一样,这是流云的个人感觉。下面有篇引自网上的文章,是讨论司马懿将军的,还是有相当特点的,他也是流云要说的第一个三国将官。

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一直是个很神秘的人物,前半部分基本都没有看见他出场。然后在魏蜀吴立国之后,曹操、刘备相继去世,手握魏国重兵的大将军——司马懿便盛装出场,而且一来就说连诸葛先生都对他忌惮三分。

这样一个谋略高深的重要人物居然在之前一直深深的隐藏,让人深思不少。在一部小说里面没有着墨的人,一般是因为其事迹与小说线索无关才略过。但是如此重要的人物,除刘备、曹操、孙权这样的一等一主角外,其他如周喻、诸葛等各方的首席谋臣,也是均未在先前详细的交代,恐怕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毕竟要给主角让位。因此不等于司马懿之前没有什么作为。

但是,诸葛、周瑜未出场之前还是因为年轻,没有什么战功,也隐居在下,司马懿一呈现已经是重臣,凭借的什么呢?

而且,司马懿为什么要迟迟等到三国的后半部分才登场亮相,而且地位之高,不亚于诸葛之于蜀,周瑜之不于吴,偏要等到曹操过世,曹丕登基称皇之后才出现呢?

显然之前,司马懿绝对不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并且绝对立下相当大的战功。从绣像绘画上看,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个老人,年纪即使不在诸葛之上,也不见得次之。

真实的历史往往是掩藏在字面之下的。小说里面没有说的并不等于没有,而且可能更为惊心动魄。让我试着用想象去揭开历史故事。

司马懿的计划——运筹帷幕

有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盖这家人上至老父司马懿其实都是充满了反心想做皇帝的。而司马懿真正的计谋,却很少被人提起,此人可能在投效曹家之始,已经盘算好自己的人生宏图了。那就是:

投效曹丕,放弃在曹操面前立功,这也就是作者没有在三国前部分提及司马懿的原因。老家伙帮小子去了,这是三国演义不是曹家家事所以不用累述。

辅助曹丕上台,获得举国兵权,巩固势利。这时候的司马懿走上了前台。

待到势利稳固,司马家族控制了魏国,则是举事的时刻到了。但是司马懿也许知道,这个时候的自己已经老了,剩下的要靠自己的儿子们去完成了。

所以司马懿的计划或者说规划,不仅贯穿自己的一生,更是考虑了整个家族的未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是什么?

曹阿满用人一向多疑,

曾经带剑睡觉,梦中杀人,种种事例不枚胜举。在用人上面,连本无反心,却因为聪明过人的杨修都被砍了头。而司马懿这样的极洞悉心计的人,曹操应该不可能看走眼。

因此,曹操不会对司马懿进行重用,甚至有可能进行排斥打压。但又赖于司马懿的能力,有一定利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不是象杨修那么只是智商高而缺情商的人,也知道如何在多疑的曹操面前保护自己,才不至于走上杨修的凄惨路。

同时,隐忍的司马懿绝对没有忘记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前途,就象诸葛先生在草庐也能完成他的隆中对一样,司马懿也制定了自己的远大计划。那就是投效曹丕,做未来皇帝的门下之徒。这有一定的赌博性质,在那样的情势之下,放弃短期利益,在曹操面前韬光养晦,依靠自己的眼光看准了谁将是未来的主子,甘心下来,放弃在曹操面前立下功劳的机会,而为曹丕出谋划策。因为他知道,在曹操面前绝对会因为功高盖主掉脑袋的。

而曹丕绝对也是不甘心失去自己长子继承法统的地位,但是当时其几个弟弟也是不好惹的角色,一个拥有兵权,一个因为才华深得曹操赏识,曹丕的地位看起来也是岌岌可危的。曹操的猜疑性格也导致他对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出现某种倾向的偏颇,子弑父的先例他绝对是一直忌惮的。这就必然造成几个儿子对自己的前程也没有把握。

两个有野心的人碰在一起,曹丕和司马懿自然达成了合作意向。只是司马懿的眼光还更加长远,要依靠这个长子提高自己地位,利用自己的能力,做到象曹操那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再行逼宫,获得国家的统治权。

可以说,在三国里面,最为用心计的人倒是司马懿,没有人象他那样为自己规划出了如此长的路子,一步一步的顺利实现,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直到三国归晋。曹操也许和他有一拼,两个人的篡权经历何其相似。曹操也是借投靠权势才发家的,但是曹操最后的魏国也是被司马家族抢走了的,说明曹操的规划只在于自己。而司马懿,却准备的更加长远,起码到了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也安排好了如何夺权。

空城计的真相——智者的摊牌

而诸葛才华并不在司马懿之下,但是这个人却是心胸光明磊落的人,对国家一片忠心,特别是没有司马懿那样的私心,诸葛的儿子均战死沙场,自然也就不会为自己打算什么,也不说明他们两人的智谋高下。

不是为公不为私的人,心机就没有了。诸葛如果弄权,绝对不亚于司马懿,有这样的优势却不利用,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这个有情有义的诸葛才是值得千秋尊敬的人物,司马懿则在历史画卷中被描述是一副奸相。为什么这么说呢?诸葛的空城计就绝对说明问题。

我们来仔细分析下空城计。

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司马懿说诸葛一生唯谨慎,才觉得空城是个圈套,而按兵不动,再退兵。其实这是两个智者的摊牌。

因为诸葛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窃国计划,他明白如果司马懿杀了自己,蜀国立刻就会亡掉,那么身为拥有魏国全国兵权的司马懿必然被架空和下野,那么直接导致司马懿全盘计划落空。这个时候的司马懿羽翼尚未丰满,一旦三国实现和平,或则魏统一天下之日,也就是他司马懿的死期。有了诸葛这位强大的对手,才有司马懿生存的必要,才有日后发家的资本。

诸葛便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赌上了一把,果然司马懿放了诸葛这位老对手也是老朋友一把。可惜后人只看见诸葛的空城计,却不知道背后的玄机,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

举个简单的推理,就算是满城军人,带兵的人也是绝对不会放弃的攻城,哪次历史上的攻城不是这样?而且司马懿的探子怎么就不可能给他起码大致描绘下蜀军的兵力分布。就算诸葛在城内埋伏了兵马,其数量也应该不可能太多。何况司马懿手头正是其主力兵力,就算是硬碰硬也是不落下风的,何况面对对方的空城之势,就算牺牲相当部分人员,又何妨呢,又能攻城又能俘获对方的精神支柱诸葛孔明,更不用说蜀国的精英尽数的都在城里。

越是明白这一点,司马懿就越知道,此战必胜,蜀国也因此立刻必亡,而自己也自然劫数难逃,因此他要保存实力。

所以可以说明,司马懿绝对不会是害怕中诸葛的埋伏才退兵,他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诸葛的摊牌。司马懿有自己的底线的,所以退兵,再做打算,宁愿自己背负上失误的责任。一个人能够如此的隐忍,确实非常不简单,最后果然赢得了整个天下。

空城计,是专属于诸葛和司马懿的,两个智者联袂演出了将近2000年前就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博弈,确实精彩。

所以整个三国倒是象司马家族的发家传记。只不过这个主角一直在前面退居幕后。小时候看那套三国连环画的都记得,在封底有每本的标题,最后一则就是“三国归晋”。谁也不知道,自己在书里看见的那些英雄好汉,最后到底是怎么输给了那个一直没有露面的“晋”,心中颇是不甘。

但是仔细推理下来,却发现,真正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的却是司马懿,其他的都做了司马懿的棋子,其他的都灰飞烟灭了。至此中国进入了西晋,然后东晋。而东晋的历史虽然在历史上不够重要,但是仔细推理下,人们如此注重个人享受,书法、游山玩水、斗富这样在现代看来十分小资甚至糜烂的事情,也足够说明晋这个朝代的经济相当昌盛,这一点相当了不起。

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运用一种谋略,算计出了天下,同时又不象三国那么短命,而且开创了后世300年的风流,可惜在历史帷幕中始终被掩盖下去了。

(对于这一段引文,由于没看到相关的说明才作部分引用,若是作者不愿意,流云可以删去,请尽快通知。流云引用的目的是这是一篇相当有特点的文章,也适合司马懿的极度阴险的性格,没有其它用意。)

到这里,流云首先有一个问题要问,司马懿知道自己能够活多久吗?流云相信,这个问题是问谁谁都说不上来的,也可以说明司马懿也不知道活多久,他更不能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是早死还是晚死,再说魏朝有那么多的厉害的文臣武将,只要他稍微有这样一点心思,只怕也瞒不过曹操——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曹操最后只所以没杀司马懿,流云的猜测就是曹操明白司马懿是个相当有自知的人,不存有谋反的念头,在自己的儿子手里,不会造成危害,孙子曹睿也已经长大,不存在司马懿夺权的可能,所以,他最后放过了司马懿,只不过,他没料到的是,继承帝位的曹睿都比司马懿早死(在当权者的眼里,是外敌重要,还是内敌重要?当然是内敌重要,曹操、曹丕为这杀的人还少吗?这也是历史上离间计不断使用又成功的原因)。所以,说他从一开始出仕就确定方向,流云认为是错误的,他的保守,只是对曹操这中生来就有的疑心的害怕,这也使他不得不隐藏自己。流云对司马懿思考夺权这一问题的开始时间是这样认为的,应该是司马懿看到曹丕去世或者是病重的时候才起的打算,那个时候,司马懿四周一看,魏朝重臣一个一个都已经死去,整个魏朝已经没有能够和自己抗衡的人,才开始从地方上抓军权——眼光真准,一下子就抓住了王朝的核心——刀竿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带子弹的枪,只能是刀了,呵呵),荆州和雍州兵马可不是玩的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司马懿的起落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短短的时间里,刚开始经营的司马懿的翅膀还不够硬,再有一个原因是曹睿也不太好蒙(曹睿的早死肯定让司马懿笑裂了嘴)。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司马懿真的在曹丕时代就获得了军事重权?依流云看来,官位虽高,其实却是一点权利也没有,大权全部都纂在了曹丕手里。曹丕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能容忍一个威胁到他的人来掌握军权?看看司马懿手下的大将,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支忠于曹丕的军队,而不是司马懿的私兵,要不然,曹睿不会这么容易地就将司马懿打倒,(想蒙过有重臣的曹睿不容易啊。)

关于空城计的问题,诸葛亮不是面对的司马懿,而是面对的曹真(连连手下败将,心理上有一种负担,面对不可思议的现象,再次被诸葛亮料中,也是极有可能的——诸葛亮是心理战的高手),击败马谡(街亭)的是曹真手下的张颌(大家谁都知道的著名将领,马谡败在他的手下也不冤枉),大家可能又跌眼镜了——那个时候,司马懿正在坐镇宛城(为什么不到襄阳呢,流云怀疑也许是他不想离中央太远吧)都督兵马对抗孙权,他怎么能跑到那里和诸葛亮对阵去了?以后,司马懿就靠着诸葛亮这个对手渐渐走到了魏王朝的最高官位(虽然不能说诸葛、司马是朋友,却是胜似朋友,诸葛亮历次救了司马懿的命,也救了大晋王朝的命)。空城计的改变也许是由老罗弄出来的吧。没有事实,拿这来作证明,只怕不可靠啊。

总而言之,以流云的看法,说司马懿是一个奸臣,倒不如说是曹氏的一代代衰败造成了晋的崛起,是曹氏让一代忠臣变为奸臣(若是曹丕在世,司马懿永远也不敢反,也不可能反,魏的天下,有多少忠于曹氏的人,想反哪有那么容易,也许天下流传的将是另一个忠诚版本的司马懿和他的一家。也许,曹操在地下流泪,只是不知道为谁)。

新三的观点是不能展露大晋苗头的司马懿,是在刘安压制下的司马懿,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司马懿,为了名垂千古而尽心竭力的忠臣司马懿。

流云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