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代的“进口”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私人进口,一种是官方进口。私人进口不必多说,西域或外邦的行商携当地货物远道而来,在西市贩卖,长安人经常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产品。

还有就是官方进口,由官府出面在西域大量收购,统一运送往国内,除了供给皇族官员使用之外,更多是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给百姓,比如葡萄酒,就是常见的官府进口商品。

李世民雄才大略,不刮民脂民膏,官方进口的商品许多都是日用品或常用品,要么就是能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吃食,莫文远私下觉得,印度沙糖价格远远低于国产蔗糖,其实用度也比葡萄酒高多了,完全具有成为官方进口商品的潜质。

而且他对倒买倒卖沙糖没有兴趣,莫文远想,无论是从糖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是其内部所含热量对人体好处等优点来看,能够让便宜的印度沙糖在国内普及,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他的发现上达天听,同时又能保全自身,不惹麻烦。

慧空与他交情很好,两人三观也相似,莫文远想到进口一事,他也想到了,故而两人头挨头,讨论如何行事。

”最方便的不过是让住持同圣人提一嘴,圣人待住持很是亲厚,再加上这几年寺内陆陆续续拿出不少好物,地位十分超然。”

“但行此事之前需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天竺各国沙糖的价格要搞清楚,还有糖的甜度种类与饴糖等有所不同,此外既是想要成为官置商品,在民间也要有一定名声,否则便是圣人知道了其好处,百姓都是不知道的。”

莫文远也知道流程,像是西域的葡萄酒当年就先是西域行商带来本土,到长安城内卖,因口味很好,价格也不贵,一时间风靡长安城,随后又以长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洛阳江南等地皆能见到葡萄酒的影子,然供不应求,价格被西域商人哄抬,政府才出面从西方学得技术,同时又进口了大量商品,使葡萄酒价格平衡,也得以走入千家万户。

“所以,便是想要进言圣人,也要让沙糖之名响彻长安城才行。”

“是如此,莫小郎君可有应对之法?”

应对之法?莫文远身手摸自己下巴,想到了一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慧空师父是何时听说过我在缑县降妖除魔之事?”

“莫约是在一旬前。”传播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莫文远接着循循善诱:“除此之外,可还听说过别事?”他承认让其他人回忆自己的名声与所做的丰功伟绩确实很羞耻,但不这么干,他就无法搞清楚古代流言传播速度与范围了。慧空他是知道的,人际交往正常,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翻译僧,也不同于不了和尚,社交广泛,谁都认识,正常情况下若有什么事情传入他的耳中,别的僧人也离知道不远。

“大约知道小郎君在洛阳城搞出过新吃食,有施主上门烧香时询问小沙弥寺内可有卖。”只要听说过莫文远名声的人都知道他与大兴善寺之间藕断丝连。

莫文远心中已建立公式,俗讲传播速度大于口耳相传,与此同时,只要某种吃食能够走红,也能在短时间内被众人知道。

他脑中闪现天才的火花。

“我知何为了!”

”此事还需找慧远大师商量。”

……

在找慧远大师之前,莫文远要准备“投名状”,他顺路拐到西市的南区,浓重的海水味弥漫在空气中。有大海的咸味,海鱼的腥味,左右店铺多卖干货,慧空和尚跟在他身后道:“你要买海货?”

唐朝地大物博,不少城市都靠海,越府泉州等地沿海而建,交通不便,唯一的对外出口物就是各种鱼类还有海中蔬菜。他们将新鲜的鱼和菜从海中打捞起来,经过太阳暴晒后烘干,变成了能够保存许久的鱼干和干菜,再运往长安等地贩卖。即便如此,从泉州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不少食材都会在路上损耗掉,还有些昂贵的那是直接进了世家大族的后厨,比如说鱼胶,莫文远就没有在长安买到过。

他想要做果冻不是一天两天,在发现撞不到鱼胶之后,选择买了另外种海产菜回去尝试,就是产量相对高,价格也低廉的石花菜。

石花菜在唐代没什么大用处,就当做凉拌菜吃个新鲜,靠海的人吃的比较多,到了长安城,知道此菜的百姓不多。要不是因为石花菜是直接从海上捞出来的,暴晒后能够储存很久,属于天上掉下来的菜品,也没有人会千里迢迢拿来卖。

蚊子再小也是肉。

但莫文远不同,在现代时他就与寻常厨子不同,不仅做菜很有一手,在说到食品相关的科学知识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比如说石花菜,厨子最多就知道它是红藻的一种,吃起来清脆爽口,莫文远却知道他还是琼脂的主要原料。

琼脂、鱼胶、明胶都有凝结胶冻的特性,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是琼脂是植物提取,没有异味,只有植物清香,而且凝结力没有鱼胶强,日常生活中人们多用它来凝结凉糕以及杏仁豆腐等甜品。

琼脂不比鱼胶,无法通过非化学手段进行提炼,莫文远只能将石花菜放在锅中不断熬煮,烧到融化,变成一锅粘稠的汁液。

可惜的是这种汁液并不能帮助他凝聚果冻,他试着将其变成多种甜品,唯一成果的只有把杏仁汁点成杏仁豆腐,但是没有糖的杏仁豆腐味道还没有豆花好,他尝过后便将其抛至脑后。

现在不一样了,廉价的石花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拍拍装沙糖的袋子,莫文远兴奋极了,他对同路的慧空和尚道:“明日若得空,来我家罢,我有好东西要给你吃。”

慧空和尚知道莫文远的手艺,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小黑羊成为了第一名试吃者。几乎所有的人,甚至动物都喜欢吃甜的东西,此情状既与其好恶相关,又涉及到了生理层面上的知识,尤其是唐人,平日里很少接触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成分,喜欢吃糖与他们身体对能量的追求很有关。

便是饕餮自认为尝过天下美食,对糖的理解也停留在肤浅的麦芽糖与蔗糖块上,单调的口感让他对以上两物缺乏兴趣。他对甜食不屑一顾,除了甜豆花,无甚甜滋味能够触动他。

咸党的坚持却被莫文远轻而易举地打碎,他一如既往将烹饪好的美食放在墙根,除了精美的饭菜,有用小碗单盛了浅黄色的“豆腐”,饕餮初见,以为是浇咸汁的豆浆,闻其味道,多有疑惑,他不仅没有闻到豆子味,相反还嗅到了杏仁的清香。

美食家的直觉告诉他这是新菜,是莫文远头次做的新菜。

小饕餮敢于尝试新品,他对其他菜色的兴趣大减,率先捧起装杏仁豆腐的小碗,滑嫩的豆腐入口,口感介于豆花与胶冻之间,比豆花更加凝实,却不如胶冻Q弹。口感并不足以惊艳饕餮。

然而,他的眼睛却睁大成了圆溜溜的珠子,瞳仁几乎要从眼眶中跳出来。

甜的?

不是姜汁豆花浮于表面的甜味,更不是饴糖带有一丝谷物清香,越咀嚼越甜的腻人滋味,沙糖与杏仁相伴,令浓缩的糖味均匀地分布在豆腐的每一个孔洞中,杏仁的清香盈满口腔,以他贫瘠的语言很难形容其中滋味。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在制糖业更加发达的宋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句,赞颂糖的甘美,小饕餮无法用文字书法他的情感,在心田中反复冲刷的浪花却一点都不少。

蔗糖所制的甜品,拥有玄妙的力量。

他踉跄着蹄子,摇摇晃晃走进慧智的后院,埋头钻研经书的僧人看见他吓了一跳,立刻把书平放在矮桌上道:“发生何事?”

仿佛喝了假酒的小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要见莫小郎君,我要无时不刻呆在他的身旁!

慧智一头雾水,之前叫嚣着时机未到,还没有准备好,要再观察莫小郎君几日的到底是谁啊?

尝到“甜头”的小黑羊也不解开慧智的疑惑,屈伸羊腿躺在蒲团上,抖抖耳朵,陷入甜美的梦乡。梦中,他的身体被柔软的青云托举,空气中遍布沙糖甜美的味道,便是吐出一口肥皂泡泡,都是甜美的。

他感受到了甜品的力量!

……

行至大兴善寺,莫文远脸上尤带轻柔的笑容,就像是二月春风吹拂过他的脸,花的香气氤氲在发间。家中二人并四名徒弟已品尝过杏仁豆腐,给出的好评远胜只掺合了蜂蜜的胶冻,可见对糖的渴望是人共同的追求。

想到慧远师父等人吃完杏仁豆腐会露出的幸福神色,他情不自禁想笑。

慧远和尚正在忙寺庙中事务:“你怎么来了?”

“慧空昨日可带你去西市寻了红糖?”

莫文远道:“那不叫红糖,天竺的商人将其称之为沙糖。”他把食盒在慧远师父面前打开道,“我用天竺沙糖制了些小食,特意带给您来品尝。”

慧远和尚看见杏仁豆腐的模样了道:“可是豆腐加了糖?”

莫文远道:“非也非也,但其口感与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给他取名为杏仁豆腐。”

“听其名,可是将黄豆换成了杏仁?”边说边拿起造型古朴的小木勺,挖口吃了。慧远和尚眼睛一亮,半个字都不说,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三碗杏仁豆腐。

看他吃得欢,莫文远不用问就知道,此物肯定是很得慧远和尚心。

慧远和尚终于从甜味的诱惑中挣脱出来,口呼阿弥陀佛,很是为自己不自制的行为忏悔一番。佛教导他要控制**,口腹之欲为身外之物,从精神层面上来看,他刚才耽于其,已是破戒了。强大的自制力让他放下了勺子,肃容面对莫文远:“沙糖真乃神物也。”与饴糖还有粗加工的蔗糖有天壤之别。

莫文远道:“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只不过天竺的沙糖可以与其他食材相调和,单饮蔗汁未免太过单调,沙糖调味品却不然,口感多样,味道丰富。”

慧远和尚感叹道:“美味如斯,就不知价格几许,可比饴糖高?”他心想饴糖的价格已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承受得起的,长安城中的百姓还好,便是城郊村落中人也就是逢年过节会购置饴糖,沙糖所做吃食如此美味,价格应该也高出饴糖许多。

莫文远露出神秘的笑容道:“法师猜此物价格几许?”

慧远联想胶冻的价格试探道:“十文?十五文?”

莫文远宣布最终答案:“不到一文!”而且两一中还有一半以上是付给杏仁的钱,便是石花菜的价格都比沙糖占比多。

慧远和尚倒吸口冷气,他知道,本国的糖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