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木匠皇帝6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校的读书进度之快,让公鼐夸了很多回。常说他就是在少年时也不如天子领悟的快、记得扎实。

由此而来的好处就是他常常会给朱由校留下书单,刘时敏会按着书单准备好,略略有点儿时间,轮值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就会给闭着眼睛的天子诵读。

魏朝曾经干过一边揣摩天子一边读书的勾当,结果因为读错可几个字,搁下书本就被天子下令打板子,错一个字一板子。从那以后轮到读书的司礼监的太监没人敢走神。

王安因为魏朝挨罚的事儿,知道之后隔天又打了他一顿。

刘时敏给他送伤药的时候安慰他:“王安去找我给你求情,说给你一次机会。你要明白他打你也是为你好。他打了司礼监就不会再罚了。你在御前出这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保证长记性,就趁着我和王安还能照顾你,选个别的地方。不然再出错,要是有人籍此攻讦你,司礼监就留不得你了。”

被剔除了司礼监,还不如从来没进过司礼监呢。

魏朝早就后悔自己的讨打行为。在内书房跟着老师傅们学习的时候,被老师傅们用板子教导以后犯错是拿命来受惩罚。深究自己那行为,就是欺皇爷年幼、欺皇爷读书晚,当场被打死都不冤。若是其他轮值读书的人都跟着他这么做,天子信以为真,万一以后闹了笑话,就是司礼监这一批的人都没了活路。

幸好是刘时敏做监正,给他留了一次机会。

魏朝立即爬起来给刘时敏磕头,连连保证当差的时候一定会更用心,不再出错,刘时敏才放过此事。但那之后时常会提点司礼监的人。

“皇爷的规矩不严苛,大家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犯了一次错挨板子,同样的错其他人再犯,咱家就要撵人了,免得以后拖累的大家都没命。”

现在宫里留下来的宦官,一大半都是内书堂毕业的。随便提溜哪个出来,都能到司礼监做秉笔、到养心殿给天子读书。

魏朝挨了罚,也算是司礼监从上到下被警告了一次。

朱由校在张问达和黄克缵走了以后,就抓紧时间读书。没读多一会儿,值守的宦官进来禀报,说是吏部尚书周大人来了。

朱由校赶紧让周嘉谟进来。

老大臣这次带来的是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要补到各部的侍郎,他要在年前把京师的高官都补齐。因为天子早就发话,方从哲一边做首辅,一边兼吏部左侍郎。首辅的事情多,吏部的事情他根本没空去做。所以阁臣以后都不再兼职侍郎,也不再兼职尚书。

周嘉谟得以挑选能办自己做事的左侍郎,既高兴又难为几个月,才终于选到“合适”的人。

这“合适”的吏部左侍郎,他就选了朱国祚。这也是一个反复斟酌之后略有些无奈之举。因为先帝光宗继位后,想起朱国祚曾是教导自己的谕德官,就让吏部发函拜闲居在家十八年的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这也不算什么,光宗登基为帝要酬劳有功之臣也是应当的。难在光宗给好几个人发的都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起复函。

这些人中,朱国祚作为给光宗讲过学、做过礼部右侍郎,之后在代理礼部尚书的两年中,为定皇储之事反复上疏十几次,最后终于被神宗采纳。

可以说是光宗能够正式成为皇太子的推手,起复为礼部尚书也绝对够资格。

但新君坚持一部只能有一位尚书。现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有人,也积极配合新君,没理由削职的。即便削了孙如游一个尚书的位置,也不够几个人分的。就逼得周嘉谟反复斟酌这些人的才能,把他们放去能“差不多”的位置。

正好朱国祚在代理礼部尚书之后、转去做过吏部的左侍郎,这次起复给与他吏部左侍郎的位置,真真是很“合适”的(光宗那礼部尚书和东阁大学士的旨意,就当没那回事儿)。

谁被他是被御史弹劾“纵酒逾检”而病退回乡呢。

谁让他没赶在皇帝又换人之前到京师呢。

在周嘉谟推荐的吏部侍郎人选,被新君否了几个了。他最终拿定主意要推朱国祚,也是掂量他能通过新君的用人关。

新君用人太“挑”了。

在家讲学的不想要;隐田太多的先搁置;年龄太大的不想用;太晚中进士的,虽然没说但也是不那么想用。至于喜欢挑剔别人、吹毛求疵总看别人做的不好的人,除非是做御史的,履行职责的弹劾,还得不是像姚宗文那样无事生非、拉帮结伙的。

反正周嘉谟是隔几天就要与新君讨论要添补的官员,是不是能符合上岗要求。而他提名的每一个人,之前还要求各部尚书碰碰头,征求一下意见的。

唉,工作量太大,吏部尚书很愁的。所以他这次量着新君的喜好,要先给自己补足侍郎的助手。

“陛下,朱国祚朱兆隆比老臣小了十四岁。”

朱由校见周嘉谟开板就这么说,禁不住没绷住笑意。这是之前自己挑剔刑部侍郎年龄的后遗症?要是单听小了十四岁是很吸引人的,但是考虑周嘉谟已经七十五岁了,呵呵呵……

周嘉谟的老脸在朱由校的会心微笑下,有点点的发红。但他这几个月早就揣摩差不多天子的秉性了,便不顾少年的“嗤笑”坚决要给自己补上助手,只当没看见继续往下介绍。

“朱兆隆是二十四岁的状元。”周嘉谟丢出最吸引天子的噱头,满意看到天子感兴趣的反应。“他能力很强、人品也很正,离京前就是吏部的左侍郎。”

周嘉谟把日本侵占朝鲜的时候,朱国祚的所言所言以至在“断贡”之事上起的作用详细介绍了一遍。又说起当初光宗逾龄不得加冠礼、成婚,朱国祚代理礼部尚书期间,据理力争国本的前后之事。

朱由校便问道:“那被御史汤兆京弹劾离职的‘纵酒逾检’是怎么回事?”

这是朱由校才从周嘉谟提供的资料上看到的。

周嘉谟长叹,“汤伯闳是君子啊。为人自律,处处以君子之行要求自己,也以君子要求别人。人无完人,谁还能没有点不背离了君子的言行呢。”

“既然周卿想用他做吏部的侍郎,那就用他。”

敲定了一个吏部侍郎,周嘉谟大喜之下又提议了一个吏部侍郎。

“陛下,这是何熊祥的资料,他可比老臣小了二十一岁呢。”

朱由校点头,一边翻看何熊祥的资料,一边称赞:“周卿选的这个年龄梯度好。”

周嘉谟得意,五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有经验丰富的时候。

“陛下,何乾宰在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四岁进士及第考了庶吉士,之后做了六年的监察御史,各年的考核和大事记录都在其上呢。”

周嘉谟示意天子看后面的附件。

“老臣推荐他做吏部的右侍郎,不仅因为他在留都南京身兼六部之事,任劳任怨,各部之事都处理的很妥当。还因为他能将朝廷大事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这次两都官员合并,他也是先安排别人来京,自己留在最后收尾。”

朱由校点点头,“那就是他了。他到京了吗?”

周嘉谟抑制不住的欣喜,总算有人能给自己帮忙了。

“到了,到了。到京有几日了。”

有了两位吏部侍郎做帮手,周嘉谟的语气都不同了。他再接再厉道:“陛下,老臣挑选周如磬补做礼部右侍郎。二十二岁的庶吉士,为政有清名。昔日曾上疏劝神宗追回了"待嫡"谕旨。神宗还曾下旨要他担任陛下的经学先生。”

朱由校疑惑地看周嘉谟,有这么回事儿?

周嘉谟被他的眼神打败,“还未等给陛下讲经,他就得诏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然后转了右庶子,奉命去册封江淮藩王。因为政绩突出,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翻看周嘉谟后附的周如磐经历和历年的考绩,五十八岁,正合适的年龄,就他。

又过了一位,周嘉谟兴奋起来。

“老臣、老臣提的这一位,陛下一定会欣赏的。赵秉忠是万历元年生人,万历二十六年的状元。他比乔允升足足小了二十岁。老臣提议简拔他补刑部右侍郎。陛下看后面的卷子,那就是当年他殿试所写。陛下看了就知道其胸中自有沟壑。老臣为把他当年殿试的策论找了出来,与礼部打了不少饥荒呢。”

朱由校边听边笑,终于把这老尚书的用人思路,扭到和自己差不多的频道了。大器晚成的人那是凤毛麟角,更多最后走到高位的是处处比别人领先几年的。十八岁之前得了秀才的,三十岁之前进士及第,有足够的时间在基层打磨、积攒实践经验。

五十岁的侍郎、六十岁的尚书,才比较符合他的用人年龄区间。

万历元年生人,算虚岁今年才四十九岁。有二十多年的从政经验,朱由校先给赵秉忠打了一个对号。刑部的尚书和侍郎都太老了,迫切需要补充一位年轻的侍郎。

他展开赵秉忠的卷子,见万历二十六年的殿试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除了开篇的第一个字“臣”略小一些表示尊敬,之后的所有字都宛如印刷一般,各个均匀。通篇整洁干净,不见一笔犹豫或者涂改的痕迹。

“好字、好卷面。”

朱由校先赞了一句,不愧是能够殿试夺魁的状元,单看其卷面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再看内容,他笑了起来。这赵秉忠也是一个妙人,居然在殿试的文章里,把大明的太/祖推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说太/祖在政权草创初期就订立了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国章程。”

“马屁精。”

哪朝哪代的开创者,在国朝初立的时候不要做这些事情?但又不能否认赵秉忠的切入点选的合适。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阅卷的上位者看了会高兴地推荐给天子,朱家的哪任天子看了贡士这么“捧”自家祖宗也都舒服啊。

实心行时政。

好主张。有见地。

朱由校抬头看看老神在在的周嘉漠,顿时觉得这忠心王事的勤勉老臣,七十多岁的严肃认真下,还藏有一丝促狭的狡诈

“你赵秉忠不是很推崇太/祖那一套很严格的奖惩吗?给你个机会到刑部做侍郎啦。刑部尚书七十一、左侍郎六十八,你还不到五十岁,以后有你大展身手的机会呢。”

朱由校自觉把周嘉谟没说出来的话,脑补的很到位。所以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去看赵秉忠的卷子。细细地读了两遍后,终于领会了赵秉忠这篇文章的实质。

——那就是“不管法家所提倡的法制,也不管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只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整个社会都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这个社会就是安稳、安定的和乐升平了。

这赵秉忠就是打着儒家门下的旗号、实际是法家的坚定弟子啊。这样的人去刑部很好。去兵部也很适合。礼部也可以。

朱由校决定要好好考察赵秉忠,要是个不拘泥僵化的,说到还能有变通地做到的,以后将是很好的内阁苗子。

“周卿,赵秉忠的文章很好。先立法,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法遵循地做事。定出规矩了,再让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依法自觉行事。

好!周卿的提议甚好,刑部右侍郎就是他了。”

周嘉谟的老脸立即绽放出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

朱由校看周嘉谟笑得如同偷到嫩鸡的狐狸,忍不住和他开起玩笑。

“其实朕看他对兵部的建议也切中厉害。交由他去练兵,不知他能不能做到他写的这么好。”

周嘉谟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兵部人才济济,两位侍郎不论是王再晋还是熊廷弼,也都是适合的。如今辽东在用兵,兵部一动不如一静。”

陛下啊,老臣求求你了,可不要折腾兵部侍郎人选了。好容易现在兵部的人与熊廷弼都磨合好了。

——这是周嘉谟不能说出口的心里话。

“周卿先坐下。朕是想说蓟辽总督的人选。”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