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番外一(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梁子信打个哈哈,并不回答。实在是他对江州两所学校寄予厚望,也希望他们能一步步凭实力走上来,成为沈淑窈的左膀右臂,辅佐她彻底稳固政局,按照她的心意实施统治。

这是独属于他的忠诚,哪怕他和沈淑窈是同僚,连级别也相近,但他心中始终固守着这一点:他岑易,是沈淑窈的嫡系,是她的下属,沈淑窈是她认定的主公。

偶尔回想自己假扮梁子信的身份,自以为能耐的闯入江州,却被沈淑窈毫不犹豫的关进了地牢,甚至彻底将他收服,岑易便有一种荒诞和茫然的感触。沈安侯和他预料的一样成为了明主,但他却并非跟随沈安侯,而是在沈大老爷的亲闺女手里成就了自己的权柄和梦想。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世界,连他都从来不敢想象。他更没有预料到,能有人如此“天真”,又真的将不切实际的梦想做成了现实。

男女平等,士庶平等,这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沈家两代人多少艰辛。他始终追随在他们身边,才将一切看的更分明——对于沈家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好处。但对于这个时代、这天下来说,这可遇而不可求的飞越。

真想知道百年后、千年后,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梁子信憧憬着,将目光转向一间间考场,一切就需要考他们来实现了。

不提所有人思绪纷扰,时间从未停止脚步。一日的考核在水墨流淌中结束,学子们带着茫然的神色出了考场,揉着眼睛返回家中或旅馆。有人决定就在京城等待消息,也有人想要回乡再做打算。

如今交通已经便的十分便利,加之沈淑窈注重人才,对他们也有不少关照,因此并不用在意是不是会出什么岔子。而组建好的改卷团队也蓄势待发,面对堆成小山一样的考卷发起了冲击。

公元11年三月,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批阅、一个月的审核和一个月的抽样检查和统计成绩,国考终于宣布正式结束,在三月四日向所有百姓宣布考试结果。

京城的街道早已被修成宽阔的水泥马路,四轮马车和新式小汽车按照规划的路线往来穿梭。虽然是阳春三月,清晨的天气依旧有几分湿寒,但这显然阻挡不了京城百姓们的热情和期盼。

因广播的广泛使用,学子们并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拥挤着看皇榜。沈淑窈早就宣告了广播时间,而各地州府同样能接受到信息,哪怕已经回乡之人,也可以在自家附近的收听点听到考试结果。

光这一条就让百姓们群情激动欢欣鼓舞。要知道历来科举最惨烈的并非考试,而是在来回路途中遭遇的不测和消耗的银钱。这才有了“没有家财万贯就别想读书”的理念。可如今天下书籍都在图书馆里好好的呆着,只需办理借书证就可以借阅。笔墨纸砚并不昂贵,普通家庭完全可以负担。最重要的是义务教育正在推广,所有人都有了读书的机会。

而交通和信息的发展、报纸和杂志的兴盛,已经让中丨华大国从知识开放过度到舆论开放。百姓们对皇权和官吏不再敬畏,对这个国家也有了更强的使命感。他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下一代,为了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唯有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京城所有安装了收音机的茶楼里坐的颇为拥挤,客人们不得不拼桌。相熟的或不熟的人打招呼,所言皆是:“你也来听考试结果?你感觉自己能不能考上?”

因是第一次国考,沈淑窈出的考试的题目不算太难,但切合实际,有不少先生夫子出了考场便皱眉。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意料之中,毕竟从沈安侯在位时便一直强调考核,并在不少州郡都试行过,甚至还有些聪明的书局出了习题集给大伙儿参考备用。

座钟敲了九下,所有喧哗声立刻停了。广播里传来几声杂音,接着便是女子轻柔而清晰的声音:“现在开始播报第一次全国公务员考试京城考区的考试结果。”

一个个部门一个个职位,有人被念到名字忍不住小声欢呼,也有人无奈落榜摇头叹息。广播连放了三遍,到一个多时辰后才停止,有人已是再也坐不住,眉开眼笑的奔回家去报喜。也有人紧锁双眉,考虑要不要继续参加下回的科考,还是换个行当试一试。

现任总统沈淑窈坐在办公室中,听着秘书们传来的消息:“群众情绪稳定,大部分表示出认可。有些世家子弟对考核结果不服,要求公开通过者的答卷。”

“答卷可以公开,也可以查阅,但让他们付钱去。”沈淑窈淡淡道:“十日之内允许提出异议,十日之后考核结果不再更改。”

这些举措是早就想好的,从考试的糊名制、改卷评审如何分组、怎样抽查确保不出纰漏,到考试结束后查阅与提异,沈安侯和林菁做了完备的规则交给沈淑窈使用。大小姐虽然自己就是个天才,还是时不时被爹妈的能耐惊艳到。只每次问他们为什么能想的这般周全,得到的都是神秘的摇头微笑。

毕竟是从另一个时空中经历过无数考试才活下来的佼佼者,什么阵仗没见过?沈安侯还有考试作弊一百种方法合集呢,原是要拿给监考老师们用的,结果被梁子信拦下了。总理达人哭笑不得:“您这一旦流传出去,能多出多少人变着法子作弊?这是帮忙呢还是帮倒忙呢?”

沈安侯套了个没趣,愤愤不平和闺女吐槽一回,将沈淑窈逗的直笑。

总统大人正想着自家亲爹的趣事儿,又有一位秘书轻轻敲门进来:“国子监对这次的考试结果不是很满意,希望您能给他们增加相关课程,最好是出一本国子监专用的教材来。”

“他们其实是想作弊?门儿都没有。”沈淑窈翻了个白眼儿:“我早就说过有了中丨华大学和党丨校,其实国子监都可以撤了,偏那群老学究不同意。且他们学的东西都是历代为官之道,算是最贴近国考了,再出教材,他们干什么不让我直接透考题给他们?”

一脸“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秘书扶额:“总之您得亲自给他们个确切的回复,程院长都快把咱们办公厅的门给砸了。”

国子监的大佬是她亲公爹,另有她两个亲哥哥也在里头。沈淑窈扶额:“得了,晚点儿我让程先生和我嫂嫂去一趟。”沈淑窈也是无奈,只好打亲情牌让自家夫婿顶雷。秘书忍不住轻笑,浅浅躬身离开。

才交代完一件,又有其他人杀进来:“梁总理说有个短会要开,看您什么时候有空。”

和沈大小姐抓大放小只统揽大局不同,梁子信所有旁支细节都得打理清楚,事务比沈淑窈多出至少三倍,见天儿的抱怨自己要“过劳死”。不过说归说,他办事儿还是利索的,一般不需要沈淑窈多操心。

沈淑窈也曾问过他要不要恢复真名,然而梁教宗大气的很,根本不在乎一个姓氏:“管它叫什么呢,不都是一样替你卖命么?”

对于梁子信来说,他是真心享受这般权位。公务到了他手里,基本上都能得出个靠谱的建议留给沈淑窈批阅,悬而不决需要开个小会的,一般都是紧急或重要的事儿。

沈淑窈不敢耽搁,起身便往梁子信的办公室去。里头财政部、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部长副部长已经到位了。梁总理给她倒了杯茶水,请她上座,才开始讲解:“咱们如今铺开的盘子太大,各处要钱呢。这不,程部长和洛部长都快打起来了,偏李部长还来搅和。”

被点名的三位大佬梗脖子的梗脖子,斜眼的斜眼,总之各种不服气。沈淑窈忍不住喷笑:“那你们说怎么办呢?”

“其实不是没钱,是没足够的白银。”财政部的程部长——沈淑窈的亲嫂嫂程幼娘——认真解释:“粮食布帛生活用品尽有,且不断降价,靠着铜板的流通,百姓的日子过的没问题。但到了咱们这种花钱的大头,很多东西便不好算计。再加上他们做设备做研究也少不得大量消耗,可不就成了有的银子屯着花不出去,有的地方想花钱却没银子?”

“不止如此,用金银铜是真的损耗太大,我想着能不能搞个币制改革?”科技部的李部长李懋推了推眼镜儿:“金银铜都是实验和工业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我们和工业部用的多了,陈部长就挠头了。”

“这事儿我爹和我提过。”沈淑窈点头:“金属用于交易虽然能够保值,但中途磨损,或是熔了另作他用,很容易造成价值波动。”

洛部长大手一挥,不听他们啰嗦:“反正我就是按照五年计划,在二级县城中普及义务教育。这报表和计划书早两年就给你们交上来了,不带现在告诉我没钱的啊。”

“没钱但是有物资啊,你何必非要拿钱再买一回?”程幼娘揉脸:“直接派物资不好?还省了你们采购,省了我们派人监督跟踪算账。”

“各地风土不一样,且购买也是拉动各地内需。”洛部长也无奈:“你们这里统一派发物资,拉过去地方上不需要运费的?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我们到了地头上直接采购,省事儿还省钱。”

两边各执一词,沈淑窈看一眼梁子信,果然对方也是哭笑不得。李懋听的耳朵疼,强势镇压道:“你们都消停,听淑窈怎么说!”

“要我说,咱们就出个银票先暂用着。”沈淑窈大约解释了一回票据的用法,又看李懋:“这事儿得你费心,至少印模不能出岔子。”

既然不是物资不够,只是往来交易的银钱不足,那就想办法找替代品:“由咱们的银行系统直接兑换,暂时不对民众开放,只提供给政府部门和大型国家项目,等到摸索成熟了,慢慢用这东西把金银铜都替换出来。”

这倒是可行,程幼娘点点头,看李懋:“李部长帮个忙,咱们这就操持起来?”

李懋无可无不可:“刻印和防伪而已,做起来简单,不过保密机制要你们自己想办法。”

“其实最好还是开设银行。”沈淑窈揉着太阳穴:“这些东西我爹我娘都留了简章?嫂嫂你去看看呀,赶紧出个章程!”

其实早就应该操持银行了,但是大伙儿忙着国考,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年多,根本不敢把改革币制这种动摇国本的事儿一块端起来,免得一个不好翻了船,这才一拖再拖,终于拖到现在不改不行了。

程幼娘听了沈淑窈的话便是面有菜色:“我倒是想呢,你知不知道那玩意儿多复杂,又牵扯了多少利益?不是你自己说国考之前一切以稳定为主么?这回看看能不能招几个经济方面的人才,等我培训完了再看。”

“还有我二哥,他对这方面其实挺懂的,你看他玩儿经济战就知道了。”沈淑窈提醒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您抓住了他好生问问,至少可以降低民间玩弄资本带来的风险。”

程幼娘点点头,一个问题勉强算是谈妥,但还需要公告和表决,这些自有梁子信去安排。沈淑窈揉了揉眼睛,忍不住抱怨:“难怪我爹干了七八年就甩锅给我,还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程幼娘和李懋他们正收拾东西出去,转过头回怼她:“你就知足些,大老爷他们可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儿挣出来的,也没听他们这般抱怨。且你身边多是你自个儿培养出来的人手,做起事儿都不需要和世家大族交代什么,可算是轻松的了。”

这话倒是事实,他们两代人连消带打,坑蒙拐骗,几乎将世家对朝局的影响力消弭殆尽。虽然在官场上依旧有世家子,但要说以世家的意念把控朝局,却是根本不可能了。

沈淑窈不过是日常吐槽,一旁的总理大臣梁子信也跟着打趣:“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了不起让你兄弟们来帮忙啊。对了,你哥和沈凌那小子呢?又和他媳妇儿出海去了?”

“才管不着他。”说到自家倒霉相公倒霉弟弟,程幼娘和沈淑窈便没了好气。程幼娘杀气毕露:“等这回你哥回来,我一定打断他的腿,让他老实陪我办公!”

淑窈一点儿不觉得嫂子残忍,反而点头附和:“凌儿那臭小子也是,太不听话了,让他来帮我,居然一点儿不愿意,我哥还处处帮着他。”

话虽这么说,梁子信和李懋他们却不会当真。盖因程幼娘位居高位,当了财政部长,倒是应了当初她说自己当个度支尚书绰绰有余的玩笑话。而沈汀为了避嫌,干脆没往上走,反而一心沉浸在开疆扩土之中,和沈凌一块儿折腾周边国家。羌戎和奴炎陆续被他们坑蒙拐骗的并入了泱泱中丨华大国的领地,而他们又将目光移向了海外诸国。

沈安侯对此颇为支持,还特别拨款给他们开展航运,研发新式战船商船。尤其是在蒸汽机有了突破性进展、可以批量投入商用民用后,海船制造更是如日整天。沈家兄弟往外头走一遭,看过的风景越多,心中越是豪情满志,而沈凌更是娶了个金发碧眼的媳妇儿,差点没将家里姥姥少说的给吓坏了。

林菁对儿媳不挑剔,何况混血儿小孙子小孙女各个都是超级可爱,将她萌的不要不要的,根本无视三姑六婆的叨咕,开开心心接受了这个“洋媳妇”。这位歪果媳妇儿也不是凡人,而是另一片大陆的公主,甚至还拥有皇位的继承权。

沈凌虽说爱玩儿,但也同样有野心,暗中谋划着扶持媳妇儿当上女王,两人所生的长子也跟了母亲的姓氏,成为异国的皇储殿下。只这样一来,夫妻俩少不得聚少离多,到后来沈凌干脆长期扎根海外,偶尔才回来一趟。

沈淑窈对此颇有些不满,还特意问过自家亲弟弟,到底是为了避嫌还是因为真爱才“远走他乡”。沈凌哭笑不得的再三保证,自己是真喜欢冒险,也真爱自己的女王殿下,这才一次次出海远洋,并写下“保证书”,等年过五十后一定带着媳妇儿和小闺女呆在中丨华,这才得亲姐姐勉强放过。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