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圣典新论(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口里这么说,他却明白沈安侯能忽悠走孔青烁孔青灿和孔青炎,是因为三兄弟在孔家本不算重点培养的嫡系子弟,否则当年也不会被“发配”到琼州去充数。而他孔墨竹却不同——他是孔奕从弟,本属孔家嫡脉,又继任琼州刺史成为一方大员,无论辈分资历还是官位都是孔氏看重的。便是沈安侯书信召唤,他也不可能如那几个晚辈孩子一般,甩甩手跟着沈大老爷就跑。

正是知道他肩负的责任,沈安侯才刻意与他断了联络,否则只会让他处境愈发尴尬。尤其孔墨竹继任族长之位,更是让两人不得不慎之又慎,否则一旦被朝廷追究牵连,只怕整个孔家都少不得受到动荡。

好在如今天下大局已定,沈大老爷也有了足够的底气,自然不会再放过这位至交好友。书信中直言不讳让孔墨竹给孔氏子弟洗脑,带着他们投奔美好未来,熟悉的大白话文看的孔先生心中微暖。他折好书信放入怀中,才有些歉意的对程铎行礼:“晚辈一时狂放,让先生见笑了。”

程铎却是再次感慨沈安侯的能耐,一封手书将孔家现任当家人搞定。两个老书生掉书袋客气一番,又拜会过孔奕老先生,终于将话题转到了这部《圣典新论》上。

“经书十三卷,字数统共不过五十万,却耗费了数百人近五年的时间才一一解读,也算是旷古烁今的盛世了。”程铎抚摸着新印好的珍藏版典籍,忍不住感慨:“岂能想到小小句读会引发如此多争议,将众人背诵了几百年的书籍,解读出这般深远的涵义。”

孔墨竹点头:“可不是这样?我还记得光是‘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短短一句,便被十几个学子日夜不休的争辩了三日才定下释义,而补充说明又写了数百字。难怪圣人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若是只知背诵一代代人约定俗成的说法,还不知道限制了多少人对圣人训诫的解读,更限制了后世之人与先贤的思维共鸣。”

程铎抚掌笑道:“我那几个劣徒回去与我哭诉过了,说我教了他们十多年,没想一朝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茫然四顾不知该行往何处,心中惴惴惶恐,夜不能寐,生生熬的憔悴了许多。”

“那先生如何劝解?”孔墨竹不动声色的给程铎添了茶水,自己亦端了茶杯微抿一口。

程铎眼神炯炯:“我告诉他们,书是死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圣人所言是死的,日子是摸索着活出来的。没有什么事物一成不变,亦没有什么道理可以用一句话说明白。圣人虽然圣明,却料不到身后事,与其将自己限制在方寸间,不如大踏步出去,给圣人所言添一笔注释。”

他抬手举杯,看着茶盏轻笑:“如这茶水,沈安侯找到茶叶之前,大家都觉得白开水便是正统。可如今读书之人谁不备上些茶叶,一来提神,二来彰显身份,反倒将喝白水的人挤做粗鄙莽夫。”

孔墨竹与他一同举杯,行云流水的动作却生生露出一分饮酒般的豪迈:“您是否还要说,天下大势亦是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哪家哪姓是所谓正统。与其死抱着某个皇室嚎哭哀求,盼他幡然悔悟成就圣贤,还不如找一个能使天下安定,使百姓安乐的明主,彻底换了这天颜,还世间海晏河清?”

程铎大笑:“你这厮,说出的话竟是沈安侯教出来的。他又何必支使我辛苦跑这一回?也不怕折腾坏了我这老胳膊老腿!”

“孔家亦是要面子的嘛。”孔墨竹神色不变,依旧不苟言笑,唯有眼眸中带出几分狡黠:“好歹是圣人后裔,总不能他沈某人招招手,我们就倒贴上去——那可多掉价啊。”

他给程铎续上茶水,动作间带出几分小意尊崇:“您是大儒,您的程门书院不比孔家差,有您亲自出马,我们才好下这个台阶不是?”

程铎又是叹气又是摇头,最后还是喝了茶水,这一出便算过去了。孔墨竹却仿佛醉意上头一般,言辞间多了几分锋芒,恨不得一吐为快:“其实孔家继承圣人姓氏,却最爱投机倒把,乱世闭门读书,盛世出来当官。便是这回您不来‘招安’,只消沈安侯一统北燮,我们还不是得乖乖称臣。这般虚伪偏要说风骨,我可真不想惯着他们。”

程铎哭笑不得,连声道:“人都说酒醉,难不成你还‘茶醉’?你这些大可等到了秀川去说与沈安侯同仇敌忾,我是个老腐儒,听不得年轻人这般说话。”

孔墨竹认真点头:“这回盛典完成,我少不得要去一趟蜀州,定拉着沈安侯吐三天三夜的苦水。”

程铎忍不住又笑:“此事甚好,甚好!老夫举双手赞成,祝你能旗开得胜!”

两盏茶在空中轻碰,一个协定便这般心照不宣的达成。其实老狐狸到他们这种程度,哪有那许多恣意妄为?看似放松的说话态度,不过是相互示好,从此便可以亲如一家。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sspwk.me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